通过密度、栽培形式实验和总结高产经验证明,“肥地宜稀,薄地宜密”的原则对绿豆同样适用。在瘠薄土地条件下,绿豆密植幅度以每亩1.5—1.8万株为宜,—般可采用1.4—1.5尺垄距,视土壤肥力、管理水平调整株距。在土壤肥力较高又有灌溉条件的地块,以每亩1—1.2万株,单产较高,—般宜采用1.6—1.7尺垄距,既利于通风透光又利于田间管理,既充分发挥个体增荚作用,又利于群体协调。但在2.0万株较高密度条件下,每穴双株,比每穴单株增产。每穴双株的有效分枝增多,单株英数增加1.6个,每英粒数增加1个左右,产量比每穴单株的增产13.5%。但在中等密度条件下(每亩1.5—1.6万株),每穴双株的分枝倒比单株的减少0.8—1.0个,每荚粒数减少0.5—1.0个左右,产量比单株的减产11.8%左右。从栽培形式的试验中可以看出,在等距密植的前提下,1.5尺垄距的比1.3尺垄距的增产9.5%。合理放宽垄距可便封垄期推迟1个星期左右,有利于通风透光,起到保花保荚作用,而且又利于田间管理作业。但是,从绿豆生育期短、对光漫反应不敏感的特性来看,行距也不能过大,—般不宜超过1.7尺,否则不宜发挥其增产潜力。 绿豆的密度问题是—个比较复杂的问题,涉及的因素比较多,诸如密度与品种生育期早、晚、喜肥性能强弱、土壤肥力高低及施肥量的多少等均有—定关系。早熟耐瘠性强的品种宜密些,晚熟喜肥品种可稀些,高肥地块又有灌溉条件的宜稀些,贫瘠土壤缺少肥水的地块则宜密些。总之,在栽培实践中要因地、因品种、因肥确定台理密度和种植形式,才有利于绿豆产量的提高。 |